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最忆是乡情正文

最忆是乡情

作者:知识 来源:休闲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03-29 03:35:34 评论数:

原标题:最忆是最忆乡情乡情

受父辈和费孝通教授的影响,我非常关注中国的最忆乡情农村。1995年,最忆乡情侠影长歌我还在大学教书,最忆乡情利用寒暑假自费到中国的最忆乡情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扶贫,亲眼看到了中国乡村的最忆乡情贫困现状,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山脊——中国扶贫行动》。最忆乡情

2018年,最忆乡情应兴国县政府的最忆乡情邀请,我在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成立了孙晶岩老区工作室。最忆乡情我在揭牌仪式上承诺:今后每年到兴国县体验生活,最忆乡情参与生产实践,最忆乡情每年为兴国县的最忆乡情文学爱好者及中小学生讲一次写作辅导课。用诗歌、最忆乡情报告文学、最忆乡情微电影等形式,讴歌红军和兴国的扶贫工作。

兴国这片热土上有9.3万人参加红军,牺牲了23179名烈士。我们给赣州市图书馆捐赠4000多册书籍,给兴国老区人民写了几十幅字画,我应赣州市领导之邀给赣州市公务员讲课。从此,侠影长歌兴国这个红军县、烈士县、模范县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时刻抓挠着我的心,每年春节,我都联络书法家朋友一起给兴国人民寄去几百副楹联和福字。

我住在兴国小洞村老表家里,与乡长、村支书、农民、扶贫干部交谈,了解村史和农民家的经济状况。小洞村有876户,3750人,是东村乡人口最多的村子,人多地少,贫困户有171户、767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弱病残待在家里。我见到了叶向阳,他是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在生活的重压下曾经想到自杀。后来,他立志改变家乡面貌。他曾经在城市打拼多年,读了很多书,视野开阔。他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越是深入农村,就越发感到精准扶贫的重要。兴国农村的凋敝和空心化比较严重,我几次去讲课的小洞小学76%为留守儿童,令我忧心如焚。

回到北京,我心里总是牵挂兴国。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到北京石景山五里坨社区做公益,看到五里坨民俗博物馆里有很多老物件,突然灵机一动:小洞村可以搞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啊!我马上拍摄照片传到小洞村,请叶向阳组织人搜集农具和生活用品等老物件,他们心领神会,立刻搜集了客家花轿、水车、犁、打谷机、纺车、石磨等60多件农具和生活用品。花轿是叶向阳家的祖传宝贝,民国三年制造,有100多年的历史,叶向阳把自己家的一间60平方米的祖屋腾出来粉刷一新,建立了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厅,屋里有天井,展现着客家民居的特色。

这次活动是小试牛刀,却引起广泛关注。2019年春,我提出了在兴国县搞文化名家农耕文化体验的倡议,得到了朋友们一致拥护。几十位文化名家一起来到小洞村的稻田插秧、耙田、踩水车、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拍摄微电影,体会农耕文化的艰辛和快乐。

我的老区工作室设在小洞小学,当我给孩子们讲课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学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走下讲台,紧紧地搂着她的肩膀,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对她的关爱。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阿姨,很久没有人这样关心我了。”

她的话刺痛了我的心,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所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爱。我在这里成立老区工作室,首先就要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爱!我和熊小米文化公司一道给全校每个学生捐赠了书籍和文具,给孩子们带来温暖。我把自己从英国买的儿童画和画笔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画大山、田野、房子、牛羊,画出自己的梦想。

兴国的客家农耕文化是特别有代表性的完整系统,叶向阳的农庄就是一个农耕文化的生物链。3年来我和小洞村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房东姑娘丁小平怀孕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我,我温馨提示她如何保胎;她喜爱文学,我给她寄书籍鼓励她练笔;叶向阳的农庄疫情期间生意萧条,我鼓励他不要气馁努力奋斗;当我在小洞小学讲课时,乡干部和校长亲临课堂听课;当我离开村庄时,乡亲们含泪向我挥手告别……

今年9月,我再次发出倡议,号召文化名家到兴国县小洞村搞文化扶贫。我再次来到小洞小学,给全校学生捐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毽子和书籍,鼓励孩子们放开眼界,走出大山,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丹枫记忆——文化名家体验兴国农耕文化”活动于国庆、中秋双节举行。活动由兴国县委宣传部、兴国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孙晶岩老区工作室联合举办,几十名文化名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四面八方齐聚小洞村小溪坑,大家挥舞铁锹,挖坑、种树,培土、浇水,很快就沿着山边种了一片丹枫。我们唱山歌、磨豆腐、打米粿、做米粿、召开农耕文化座谈会,品尝自己磨豆子制作的豆浆,亲手种的无公害大米,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感受着田野原生态的美,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微笑。

我和朋友一起跑了小洞村、官田村和忠山村3个村做田野调查。在忠山村,我看到一个小伙子买了一架无人机在空中摄影,我问他买这个干什么,他说想发展旅游让家乡富起来。我赞叹道:“小伙子,你很有志气!”彭多福带我走村串户,我看到了他们承包的土地上长出了金灿灿的水稻,他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老油坊,用古老的榨油方式榨木梓油和花生油,榨油剩下的枯饼可以做柑桔的肥料。彭多福是叶向阳的眼和腿,这样重情重义、无私助人的人非常令人敬佩,我为叶向阳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3年前见到的叶向阳家的房子比较简陋,现在粉刷一新,墙上写着“香樟湾共享农庄”的字样。他的农庄有了起色,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他说:“孙老师,自从您在我们村建老区工作室,写文章宣传我们,县政府很多领导都来到我家看望我,每个周末都有人慕名到我们农庄吃饭,日子好多了!”

东村乡政府被叶向阳的自强不息精神感动,积极支持他创业,帮助他协调土地流转、提供帮扶资金,联系水利局帮助解决高山用水,在养殖基地附近建设了蓄水项目,一方面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农田灌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他的养殖基地解决了用水难题。看到叶向阳等贫困农民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兴国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不仅出了56个将军,而且出了300多个博士,兴国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教育,敢想敢干,热爱家乡,抱团为家乡出力。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兴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创新发展研究院同道的帮助。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养育过我们的老区人民,亲近土地,亲近农耕,回报养育过革命的兴国老区人民,携手老区乡亲共同走进小康社会。(孙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