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势在必行

作者:综合 来源:时尚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03-28 16:13:24 评论数:

卢晓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始,刚刚升入大四的学者行本科生即将面临其在本科阶段最大的考验——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针对2022—2023年度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取消环球绿地大亨抽检工作已于今年8月启动。国庆节前夕,论文有关部门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的抽检使用,进行了专门的势必培训研讨。

与硕士以及博士论文抽检工作类似,北大本科毕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以“保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为出发点。学者行这在发布于2020年的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中已进行了强调。在抽检比例方面,论文该文件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势必环球绿地大亨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北大本科毕业

根据今年7月公布的学者行《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国内本科毕业生数为471.57万人(不包括职业本科、取消成人本科、网络本科毕业生人数),2%的抽检论文数可能超过9.43万份。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抽检评阅如此多的论文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然而,本科论文抽检工作真的是“保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关键工作吗?

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其本质是本科生科学研究。大学仅通过大班讲授课、小班研讨课向学生传递已有的可编码知识,远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还需要通过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方式,讲授属于学科的“缄默课程”,以及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研究”“如何创新”。

这类知识只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其本质是著名学者波兰尼所称的“缄默知识”,即学生在与教师一起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才能学会的知识。而本科生科学研究课程则成为了师生间传递缄默知识的最有效课程。

既然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科研课程的一种,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本科生都需要掌握这类缄默知识。只有计划在本科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有志于科研的少数学生,才需要经由科学研究课程去学习如何研究和创新。换言之,从必修-选修维度看,作为有学分的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应是选修课。

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科学研究课程,开始于本科四年级。但目前很多大学已经意识到,本科生科研有助于引发基于问题的学习,应在大学尽早开始。这种学习方式伴随循序渐进的学科课程,既有助于促进课程学习,也有助于激发跨学科或重混的学习。

目前,很多大学允许学生在大二甚至大一开始本科生科研探索。这些学生一两年后完成项目研究时,就已经掌握了“如何研究”的缄默知识。对他们而言,本科生毕业论文也不应是必修课。

同时,本科生科研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动机、提问能力、遇到困难时的坚毅品质、研究时间投入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或准备好参与其中。

例如,很多已设立本科生科研课程的高校都要求学生“学有余力”,在基本的平均绩点(GPA)要求外,还要考察其项目申报书,有时还要面对面答辩。从这点看,本科生科研课程本质是竞争性的。作为本科生科研课程的一种,本科生毕业论文也应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选上。

此外,本科生科学研究课程投入较多,既包括上文提到的时间投入,也包括额外的经费投入。当前各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经费的项目投入一般从2000元到1万元不等。当然,更重要的还包括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由于本科生科学研究并不一定能产出可发表的科研论文,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难以通过论文评价,因而有能力和意愿指导本科生科研以及毕业论文的教师并不太多。在这方面,如何吸引教师用心指导本科生科研反而是真正的政策问题。

综上,在此前的精英化教育阶段,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科研课程之一,可以是一门必修课。但当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其作为一门必修课就不再适当。如果每名学生都必须参与其中,会引起资源不够、教师精力不够、学生研究动力不足、能力难以匹配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致使当下本科生毕业论文实质上无法达到传承缄默知识的目的,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因此,将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一门选修课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早该完成的改革。这项改革不完成,就会遗留并引发更多问题。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就是由此引发的一个涉及面广的问题——工作量极大的本科论文抽检关乎教育财政和教师宝贵的创新时间。要让本科生论文回归其“选修课”的原本属性,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助项目“教育与高质量发展研究”〈22JJD880003〉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23-10-10 第3版 大学观察)